石笼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
发布时间:
2023-05-10 15:07
来源:
说起石笼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是提起都江堰估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早在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就曾经采用竹笼筑堤的办法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早前的竹笼大约长10米,直径约60厘米,笼子上的孔眼有16厘米大小,采用5厘米的竹篾编织而成。
西方工业的发展使金属的应用得到了质的飞跃,受到这种竹笼筑堤的启发,西方人首先把金属丝编织成网状结构体(就是现在的重型六角网),然后采用金属箱体替代竹笼。
石笼的别称很多,有雷诺护垫,固滨笼,绿滨垫,赛克格宾网,格宾石笼,石笼护脚,格宾挡墙等等。这些别名其实都是石笼的一种,石笼可以作为这些别名的统称。下面是它们之间的一些区别。
雷诺护垫:首次使用在意大利的雷诺河,又因高度低,故此得名,到后来,一般指高度低于30厘米(包含)的石笼。雷诺护垫有双隔板和单隔板两种,单隔板是把网箱分隔成数个仓室,它的作用是支撑网箱,使填装物不至于把箱笼撑变形。双隔板是采用一张网片进行折叠,组成不可分割的一个箱型笼体,特点是结构性更好,更加不容易被破坏掉。
绿滨垫:指高度一般低于45厘米的石笼箱体。固滨笼:指高度高于45厘米的石笼箱体。绿滨垫和固滨笼是在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下才有的称呼。
赛克格宾网:名称起源于国外,指圆形的石笼袋,制作工艺是采用整张网片缝合成布袋样式,填装好石头后再行封口使用。
格宾石笼:在图纸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名称,意指石笼,格宾,经常是在有雷诺护垫的时候为了进行区分起的名称。
石笼护脚:比较形象的称呼,它是指应用在护坡角上的石笼结构。
格宾挡墙:多指分层码放在一起的石笼结构,多作为挡土墙使用,所以有此称呼。
关键词:
相关新闻